2010臺灣文化資產保存年鑑,小專欄。林會承主編。臺中:文資局。
王嵩山
位於烏石港烏石礁遺址公園內,籌建了18年的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,於2010年10月16日開幕,向世界宣告宜蘭地方博物館時代的來臨:博物館作為社會大眾認識宜蘭的窗口,保存與維護宜蘭豐富的自然與人文遺產,整合宜蘭的地方知識與社會資源,提供動態式的教育與學習場所。
蘭博依山傍海長出一片活潑的風景。建築主體學習東北角海岸的「單面山」,最高點朝向東方的龜山島,斜向的外牆直接插入地上。建築師姚仁喜選取韋瓦第小提琴協奏曲「四季」的主旋律,春、夏、秋、冬樂章以多重質感及不同顏色的石材來表現,音符跳躍在主體建築的外牆。館內的「蘭陽時空」也很鮮活,常設展主題在四層樓面,劃分成山之層、平原層、海之層、時光廊等幾大展示面向,不同主題的特展(如淇武蘭遺址),則深化在地文化的詮釋,顯現蘭博的獨特且豐富的文化遺產。
蘭博館開館之後,連接頭城舊市區歷史空間、東北角風景區,共構成人潮洶湧的旅遊通道。觀光客來了。然而,蜂擁而來的觀光客或商機無限,應該不是一座博物館存在的價值。蘭博是否會藉由具地方與文化意識的蘭博人,開展研究典藏、展示教育、社會服務等功能,整合在地的物件、景觀與社群體系,成為關懷人的處境與文化權的價值,促進自然與社會文化資源再生的基地呢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