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嵩山
文化資產的價值與意義是被建構出來的。在1980年4月4日開放的「中正紀念堂」,2007年5月10日 更名為「臺灣民主紀念館」,復於2007年11月9日 公告為「國定古蹟」。這個年方青春二十七的「古蹟」範圍,包括正面牌樓、民主廣場、民主大道、臺灣民主紀念館;被指定的理由是:擁有重要歷史事件與人物之關係。具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。具稀少性、不易再現。具建築史上之意義,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。是臺灣重要政治空間,承載多數臺灣住民戰後的各種政治記憶,有足夠的代表性。由清代、日治到戰後,皆位於都市發展的重要位置,建築與外部空間表徵重要政治意義,且為重要之建築競圖代表作,在建築史、歷史與文化上都是能代表國家發展歷程的見證。事實上,中正紀念堂園區全區面積廣達250,000平方公尺,此次指定並未將同具前述重要理由的國家戲劇院、國家音樂廳納入。
古蹟的創造過程,不免顯示出複雜的政黨的文化戰爭、中央與地方主導權爭奪、教育與文化之主管業務角力、過去與現在之界限的界定、空間之威權化與賦權、以及獨裁與民主化價值觀的實踐之種種辯證關係。文化資產之興起,改變了一個建築、場所及其所涵蓋的物件之能動性(agency),將持續地產生社會文化的衝擊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